![]() |
---|
|
|
研發適合中國的流域管理模式以減輕非點源污染 目標 基于生態區規劃,研發適當的流域管理模式,為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資源提供指導。該管理模式將綜合相關技術、政策和科學理念,對已有數據和分析工具進行評估,從而制定規劃,包括對利益相關者參與的支持、培訓計劃、經濟激勵手段、控制措施和政策引導。
主要活動 • 開展中英兩國循環農業理論和實踐的文獻研究 • 調研氮、磷、有機質、沉淀物和殺蟲劑污染情況 • 分析中國示范點的土壤、地質和水文資料,評估適合當地的地表水和徑流的管理方式 • 篩選用于污染源確定和修復方法選擇的風險評估模型工具 • 分析研究已有的處理面源污染的政策手段,包括經濟補償、法規、建議、基于社區的保護和規劃等 • 研究開展流域管理已有的能力及相關需求 • 制定用于篩選三個示范點的標準 • 中英雙方在流域管理和最佳農業實踐方面開展學術交流
預期產出 • 增進中英雙邊專家學者的交流 • 增進雙邊應對非點源污染的能力 • 研討開展流域管理模式所需的方法和途徑 • 報道和出版相關研究的成果
預期成果 • 在集約化農業區應用循環農業及其他最佳農業實踐管理模式達到減輕農業污染和合理使用土地的目的 • 為國際發展組織如英國國際發展部提供一個可以在對土地使用和水資源需求量不斷增加的發展中國家推廣的流域管理模式 • 使用先進的技術研究在中國城市以及農村生物質、廢棄物、污染物和能源的流動模式 • 增進中英兩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能力
項目伙伴 中方: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尚賓、楊殿林、賴欣、張貴龍、趙建寧、宋曉龍 中國農業大學:吳文良、孟凡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錄堂 華南農業大學:駱世明、章家恩、黎華壽
英方: 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Laurence Smith, Peter Hazell 獨立顧問:Alex Inman 倫敦金斯頓大學:Hadrian Cook 東英吉利大學:Kevin Hiscock, Tobias Krueger
本項目是由中國農業部和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共同資助,是中英可持續農業創新協作網(SAIN)的第四工作組展開的。詳見www.software-pros.com.
|
|||||||||||
---|---|---|---|---|---|---|---|---|---|---|---|---|---|
|
Copyright© 2008 SAIN. All right reserved. |
---|